中国物流业发展必需冲破价低质劣的死循环
发布时间:2019-01-11 09:19:372007年以来,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18%左右,这一数据高出世界平均水平6.8个百分点,高于美、日等发达国家两倍之多,甚至比印度、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要高出5—7个百分点,物流业成本过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切肤之痛。而物流业内部成本也过高,致使物流业利润十分低下,且近几年来还有持续走低之势。
造成我国物流业内部成本过高的原因是多样性的,综合来看,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:首先,近几年来油价、人力成本不断上涨,运输成本持续增高,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常的成本上涨。其次,地方垄断和保护阻碍物流业运营,过路费、过桥费、管理费、各种罚款、税费支出居高不下。体制方面原因亟待加强治理,尤其是路桥费大幅推高物流业成本,已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极大阻碍,有企业调查,此项费用已经占到总成本的50%,近些年来政府针对此项费用采取了多项措施,但收效甚微。再者,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看,物流行业专业化、信息化水平低,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,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,行业准入门槛低,企业基础设施能力不足,运输效率低,增长方式粗放,不能满足社会需求。近期于浙江平湖调研时,平湖的日资企业表示,它们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时候,只考虑日资企业,拒绝与我国物流企业合作,因为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是几辆运输车,一部电话加传真机,简单粗放的运输过程,完全无法满足专业化、高品质物流需求。
在物流业发展落后,第三方物流专业化供给能力不足的情况下,我国的生产流通企业则被迫走一种大而全、小而全的运作模式,纷纷自建物流。以电商为例,近些年来电商蓬勃发展,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大契机,但是随着电商发展日益完善,我们发现,物流业远不能满足电商需求,对于电商和客户注重的配送效率、便捷程度、覆盖范围与配送安全都无法保证,于是就出现了大型电商自建物流的现象。但企业自建物流并非长久之策,短期来看,拥有自建物流的企业固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,灵活支配物流部门,合理安排配送,保质、保量、保效率。但电商自建物流仅仅在于满足自身配送需要,它们并不要求物流业务盈利,因此成本利润核算相对弱化。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,交易量不断提高,企业需要支付的物流成本会越来越高,此时自建物流会慢慢显现疲态,对第三方专业物流的需求还会强烈显现出来。可见,第三方物流是不可逾越的,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必须依赖第三方物流的繁荣。
那么,为什么第三方物流一直发展缓慢,专业化水平难以提高?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物流价格水平过低。长期以来,我国物流业一直维持着一种低价格水平,在成本不断走高的同时,物流服务的收费却没有相应地提高,价格竞争日益激烈。在低价格、高成本的驱使下,物流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粗放增长模式,片面追求运量,无法提供高标准的服务。反过来,服务品质上不去,价格水平又不可能提高,利润率必然持续走低,如此一来,物流业进入了价低质次的死循环,多年来周而复始,始终难以突破。
由于利润率低下,物流业发展多方受限。近几年来,我国地产价格不断走高,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俏,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,考虑单位土地面积产值收益,不愿将土地资源过多投放于物流业,而是给了能创造更多税收的制造业,在一些大城市,大型物流企业纷纷外迁,出现了“税收在当地,物流设施外迁”的现象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如火如荼之际,我们了解到,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,物流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限制性产业,此消息着实令人沮丧,但我们并不感到意外,我国物流业发展长期积累的各种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面对,不得不解决的地步。
物流业价格水平低,导致行业发展受限,但是提高价格,又是国人所不能承受的,直接导致需求下滑,需求下滑又意味着物流企业生存危机,这样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令人堪忧。究竟如何打破这样的死循环,我们认为最终还应归于企业和城乡居民的收入过低,导致经济总体运行价格水平很低,市场对收费和价格过于敏感,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,不仅是物流业发展受困于此,食品安全问题、农产品(000061,股吧)流通问题都和全社会价格水平过低紧密相连。因此,只有提高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,大幅提高工资性收入,降低财产性收入,使消费主力群体、年轻群体、工薪阶层消费能力大幅提高,才能从根本上纠正一些行业发展的畸形状态,进入良性循环。以日本为例,日本物流业发达程度远高于我国,日本机场宅急送总能保证行李比人先到达指定地点;日本人送礼物,从来不会亲自上门,商店、超市门口就有物流柜台专供配送使用,这些高品质服务的背后是与之相匹配的,高于我国快递业数倍的收费水平。高收费成就了日本高度发达的物流业,而在我们的研究中,我国各种棘手问题最终都指向收入水平过低,这令人非常苦恼,打破价格约束是治本之策,但这又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,不是一个企业、一个地方能解决的,希望政府层面能够充分重视这一问题,以提高企业和城乡居民收入为手段,为我国各行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动力。